我国食品冷冻、冷藏行业主要分布在畜产品加工制造业、水产品加工制造业、果蔬加工业、速冻食品制造业、冷冻饮品生产制造业以及上述产品的流通领域。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食品工业迅速发展,易腐食品的安全和品质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这就要求低温物流市场具有更好的组织协调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的水果产量为27375.03万t,蔬菜产量为78526.10万t,肉类产量为8625.04万t,水产品产量为6699.65万t,禽蛋产量为2999.22万t,牛奶产量为3754.67万t。其中,水果和蔬菜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超过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且蔬菜的人均占有量逾500kg,超过发达国家水平。巨大的产量和消费量进一步决定了易腐食品高效流通对低温物流市场的急切需求。然而,我国低温物流体系目前正处于初级阶段,每年易腐食品的总调运量逾3亿t,但综合低温流通率仅为19%(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冷链流通率已达85%以上),且在生产、储运、销售等环节中流通腐损率甚高,其中果蔬、肉类和水产品分别达到25%~30%、12%、15%,导致直接经济损失6800亿元,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开展低温物流中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究与产业化,推进近零腐损低温物流的推广和应用,已成为当务之急,也是推动我国新常态经济稳步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分析低温物流市场各环节的发展现状发现,冷加工、冷冻冷藏、冷藏运输、冷链信息化四个主要技术环节均面临巨大挑战。例如:在被称为“最先一千米”的果蔬预冷技术方面,预冷工艺研究不完善,预冷装备能耗大、成本高,低能耗、高速率、适应田间生产的专用预冷设备的研发和应用严重不足;在速冻技术方面,速冻设备的适应性差,自动化水平低,故障率高,能耗大(速冻设备的耗电量占冷冻食品加工厂总耗电量的30%~50%),特别是在快速冻结方面,工艺基础和设备开发薄弱;在冷冻冷藏技术方面,冷库单位容量能耗大,涉氨冷库存在安全问题,低于-60℃的超低温冷藏设备等特种功能型冷库欠缺,冷库认证分级工作缺失;在冷链信息化技术方面,冷链物流信息感知能力弱,各流通环节的上下游信息整合性差,设备与预测或决策模型耦合度低,急需建立低温物流大数据中心。
中国低温物流业在专业分工加快、需求专业化的市场细分背景下产生,食品安全保证体系的建立与健全受到政府及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明确规定:鼓励企业在产地、销地建设低温保鲜设施,从源头实现低温控制;建立以生产企业为核心的冷链物流体系,实现产地市场和销地市场冷链物流的高效对接;鼓励大型零售企业加快生鲜食品配送中心建设,提供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等。
政府推动与市场推动并举,2005年年底我国基本建成全国鲜活农产品流通“五纵二横绿色通道”网络,首次构建全国范围的低成本鲜活农产品运输网络;果蔬低温物流、乳制品低温物流、肉制品低温物流、水产品低温物流等细分市场保持良好发展势头,逐步走向规范化;生鲜电商、餐饮外卖、生鲜020快速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开始并购、融资、上市,第四方物流和平台型企业异军突起;2009年以来,我国冷藏运输蓬勃发展,冷库建设掀起新高潮:制冷设备行业发展增速;低温物流发展范围由珠三角、长三角地区迅速向环渤海和中西部地区扩展。低温物流企业正进一步壮大,市场集中度明显提高,供应链管理呈加快发展趋势,增值型业务将成为新增长点,低温物流集聚区得到较快发展。
目前,我国整体经济快速发展,政府和全行业共同努力,把低温物流上下游连成供应链,进一步加强低温物流技术研究与新技术推广,我国低温物流将真正进入黄金发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