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解冻后温度升高到多少度为宜,应根据解冻食品的种类和用途来决定。解冻状态可分为半解冻(-5℃)、完全解冻和高温解冻,视解冻后的用途而定。但无论是半解冻还是完全解冻,都应尽量使食品在解冻过程中品质下降最小,使解冻后的食品质量尽量接近于冻结前的食品质量。食品在解冻过程中常出现的主要问题是汁液流失,其次是微生物繁殖和酶促或非酶促等不良生化反应。
1. 完全解冻
解冻后的温度高于食品的冰点,食品中所有的冰晶都融化成为水,称为完全解冻。在完全解冻时,解冻介质的温度特别重要。某些冻品,特别是大体积的冻品,当整个食品完全解冻时,最先到达-1℃的部位已经接近解冻介质的温度,而其他部位长时间处于较高的温度下,容易导致食品质量降低。如果解冻介质的温度为30℃,在这样的环境温度下,水分蒸发、氧化、酶与微生物的作用都比较强烈,对保持食品的质量非常不利。总之,在使整个食品完全解冻的场合,食品各部位的温差必然很大。所以在食品完全解冻的场合,所用解冻介质的温度必须低一些,以抑制食品中发生的水分蒸发、氧化、酶与微生物的作用。
2. 半解冻
冻结食品完全解冻时,表面与内部温度上升速度不一致,特别是体积较大的食品,表面与内部温差较大。为了避免表面在较高的温度下加速质量变化,可在半解冻的状态下进行处理。半解冻即解冻后的终温为-10~-3℃。在半解冻状态下,食品的冻结率较小,食品的硬度处于用刀可以切割的程度。其后的解冻,可在加热烹调中进行,不仅操作简单方便,而且可减少流失汁液。加工灌肠的原料肉等,一般可采用半解冻。另外,许多水果在半解冻状态下口感更好,尤感清凉美味。
3. 高温解冻
高温解冻的最终温度因下列两种情况而异:一种是食品冻结前没有经过热处理,解冻后必须经过充分加热才能食用:另一种是冻结前已经过热处理的方便食品,解冻后加热至适口即可食用。对于前一种情况,解冻与热处理可同时进行,解冻介质可分为热水、蒸汽、空气、油、调味液或金属器械等,解冻的最终温度必须在80℃以上:对于后一种情况,解冻的最终温度因食品种类不同而不同,一般在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