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的质量直接关系普通老百姓的食品安全,加强对冷链物流的质量监管,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需要生产企业、物流企业、销售企业、政府部门共同努力。由于我国冷链物流的硬件设施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平衡、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专业人才缺乏,无法为冷冻保鲜食品提供全程保温保障,导致食品安全方面存在巨大隐患。
冷链物流除了具有一般物流的空间、时间、批量、标准化等特性外,还具有独特的质量安全特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冷链物流量大,质量安全要求高。冷链物流的主要对象是对温度有要求的食品,如蔬菜、海鲜、冰激凌等,这些食物是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必需品。因此,冷链物流的需求量大,物流量大,范围广,要求食品进行空间范围的合理布局和规划。食品具有生物特性,特别是生鲜产品具有的生物特性,决定了其在物流上与工业品在本质上存在区别。这种生物特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水果、蔬菜等由于采后仍有生命活动的延续而造成的易腐易损性;二是单位产品数量少,体积大;三是最初产品形状、规格、质量参差不齐,鱼龙混杂。因此,食品对物流整体要求高。
冷链物流质量的相对独立性。食品自身的生物特性和特殊重要性决定了它在基础设施、仓储条件、运输工具、技术手段等方面具有相对独立的特性。在食品储运过程中,为使食品的使用价值得到保证,需采取低温、防潮、烘干、防虫害等一系列技术措施。这并非交通部门和其他部门都能做到的,它要求有配套的硬件设施,包括专门设立的仓库、输送设备、专用码头、专用运输工具、装卸设备等。而且,食品物流中的发、收以及中转环节都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以确保食品品质、质量达到规定要求。这是其他许多商品所不具备的。
冷链物流的快速性。食品的生产地与消费地往往分隔明确,物流的又一特性就是对产销地之间的通道畅达的依赖。食品不同于工业品,其质量安全保质期(货架期)相对较短,这对于厂商的信誉,对于消费者健康与安全至关重要,若通道不畅,将造成食品积压甚至丧失价值的不良后果。
冷链物流的空间、时间跨度大。经过物流过程中的加工活动改变食品形态从而增加对消费者的效用,实现了冷链物流的形态效用。经过物流活动把农产品从无法销售或售价很低的地区运到其他地区,扩大了销路,增加了这些食品的价值,实现了冷链物流的时间效用。食品从农户手中向批发商、商超、加工厂等转移,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满足消费需求,实现了冷链物流的消费转移效用。冷链物流的这三种转移效用不仅要求能保持食品的使用价值,而且还应该增大它的使用价值,实现它的价值增值。这种增值最终能否实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食品物流的质量安全情况来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