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毒乳:消毒乳又称杀菌乳,一般可按杀菌温度和时间划分为巴氏杀蘭乳(62一65℃,30min)、高温短时间杀菌乳(75-85℃,15~20s)和超高温(UHT)杀菌乳(120~150℃,0.5~8s)。消毒乳一般工艺流程如下:
原料乳验收→预处理·预热均质→杀菌→冷却→灌装·包装检验→成品其中冷却操作在消毒乳加工过程中必不可少。乳经杀菌后,虽然绝大部分或全部微生物都已消灭,但是在以后各项操作中还有被污染的可能。为了抑制牛乳中微生物的繁殖,延长贮存期,仍需及时进行冷却,通常将乳冷却至4℃
左右。对于超高温杀菌乳则冷却至20℃以下即可。
(2)炼乳:炼乳可分为淡炼乳和甜炼乳两种类型。淡炼乳是一种经过灭菌处理、外观颜色淡似稀奶油的浓缩乳制品。甜炼乳是一种加入糖的浓缩乳,甜炼乳的糖分很高,故渗透压也很高,能杀死大部分微生物。通常全脂甜炼乳大约含有8%的脂防、45%的蔗糖、20%的非脂乳固体和低于28%的水分。
以甜淡炼乳为例,其加工的工艺流程如下:
原料乳验收→净乳、冷却→第一次标准化→预热杀菌→浓缩→称重→第二次标准化→均质→冷却·小样试验、加稳定剂→装罐→封罐→高温灭菌·
包装→成品其中原料乳的冷却参照上述预处理操作,在经过均质后,炼乳温度一般为50℃左右,在这样的温度下停留时间过长,可能出现耐热性细菌繁殖或酸度上升的现象,从而使灭菌效果及热稳定性降低。另外,在此温度下,成品的变稠和褐变倾向也会加剧。因此,要及时、迅速使物料的温度降下来。冷却温度与装罐时间有关,当日装罐需冷却到10℃以下,次日装噬则要降到4℃
以下。
同时,选择合适的冷却条件可防止甜炼乳变稠、褐变,控制乳糖结晶,赋予产品良好的组织状态和稳定性。乳糖的溶解度较低,室温下约为18%,在含蔗糖62%的甜炼乳中只有15%。而甜炼乳中乳糖含量约为12%,水分约为26.5%,这相当于100g水中约含有45.3g乳糖,其中有2/3的乳糖是多余的。
在冷却过程中,随着温度降低,多余的乳糖就会结晶析出。若结晶晶粒微细,则可悬浮于炼乳中,从而使炼乳组织柔润细腻。若结晶晶粒较大,则组织状态不良,甚至形成乳糖沉淀。这在炼乳的冷却加工中需要控制。
冷却结晶方法,可分为间歇式及连续式两大类。间歇式冷却结晶通常采用蛇管冷却结晶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冷却初期,即浓乳出料后乳温在50℃左右,应迅速冷却至35℃左右;第二阶段为强制结品期,继续冷却至约28℃,可投入品种,搅拌,保温0.5h左右,以充分形成晶核;第三阶段为冷却后期,把炼乳冷却至20℃搅拌1h,即完成冷却结晶操作。
另外一种冷却结晶方法是连续式,多采用连续舜间冷却结晶机,炼乳在强烈的搅拌作用下,几十秒到几分钟内即可被冷却至20℃以下。
(3)奶油:乳经分离后所得的稀奶油,经杀菌、成熟、搅拌、压炼而制成的乳制品称为奶油。在生产过程中,原料奶要经过滤、净乳,其过程同消毒乳等乳制品,然后冷藏并进行标准化。在冷藏初期占优势的乳酸菌将被耐冷性强的细菌一嗜冷菌取代。嗜冷菌可在巴氏杀菌中被杀死,因此对奶油的质量没有影响。但是一些嗜冷菌产生的脂肪分解酶,能耐受100℃以上的温度处理,对奶油的质量有影响,因此抑制嗜冷菌的生长是极其重要的。原料运到乳品厂以后,要立即冷却到2~4℃,并且在此温度下贮存到巴氏杀菌为止。另外为防止嗜冷菌繁殖,可将运到工厂的乳先预热杀菌,一般加热到63一65℃并保持153,然后再冷却2一4℃。到达乳品厂后巴氏杀菌应尽快进行,不应超过24h.
在稀奶油搅拌之前,为了控制脂肪结晶,稀奶油必须经温度处理程序,使成品的奶油具有合适的硬度。巴氏杀菌引起脂肪球中的脂肪液化,当稀奶油被冷却到40℃以下时,脂防开始结晶。因此如果冷却迅速,晶体将多而小,通过搅拌和压炼后,从脂肪球中压出少量的液体脂肪,这样连续脂防相就小,奶油就结实。如果逐渐冷却,则晶体数量少,但颗粒大,大量的液体脂肪将被压出;连续相就大,奶油就软。所以,通过调整该稀奶油的冷却程序,有可能使脂肪球中晶体的大小规格化,从而影响连续脂肪相的数量和性质。
为保持奶油的硬度和外观,奶油包装后应尽快进人冷藏库并冷却到5℃,存放24一48h。低温存放也能提高其保藏质量和减少销售中包装变形的危险。
奶油可以在约4℃温度下短期贮存,如果需要长期贮存,它就必须在约一25℃
温度下深冻。
(4)酸乳:酸乳就是在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和嗜热链球菌的共同作用下,使得添加(或不添加)乳粉(或脱脂乳粉)的乳(杀菌乳或浓缩乳)进行乳酸发酵而制成的凝乳状产品,最终产品中必须含有大量的相应活性乳酸菌。
以凝固型酸乳的生产工艺为例介绍其工艺流程:
原料乳→净乳→标准化→配料→预热→均质→杀菌→冷却→接种·
罐装→发酵→冷却·冷藏后熟其中较为重要的工序是发酵,当酸度达到70~90°T,即可终止发酵。为了终止发酵,必须经过冷却操作,以迅速而有效地抑制酸乳中乳酸菌的生长,使酸乳的特征(质地、口味、酸度等)达到所设定的要求。
发酵好的凝固酸乳,应立即移入0一4℃的冷库中,迅速抑制乳酸菌的生长,以免继续发酵而造成酸度升高。在冷越期间,酸度仍会有所上升,同时风味成分双乙酰含量会增加。试验表明冷却24h,双乙酰含量达到最高,超过24h又会减少。因此,发酵凝固后须在0~4℃贮藏24h再出售,通常把该贮藏过程称为后成熟,一般最长冷藏期为7一14d。冷库应隔热良好,强制风冷却至5℃左右。
在冷却过程中必须尽量缩短产品的冷却时间。冷却温度有一步冷却与二步冷却两种。一步冷却是由发酵温度42℃冷却至10℃以下,将香料或果料混入后灌装。这种操作由于酸度很快控制,但机械搅拌加人香料或果料进一步降低了酸黏稠度。二步冷却是由发酵温度42℃冷却至15一20℃,将香料或果料混人后在冷库冷却至10℃以下。这种操作使酸奶的黏稠度高,但由于发酵罐中的凝乳先后被冷却,造成酸化现象严重,质地差别大。
(5)干酪:干酪是在乳(牛乳、羊乳及其脱脂乳、稀奶油等)中加入适量的乳酸菌发酵剂和凝乳酶,使乳蛋白(主要是酪蛋白)凝固后排除乳清,并将凝块压成所需形状而制成的产品。国际上常把干酪分为三大类:天然干酪、融化干酪和干酪食品。
以融化干酪的工艺流程为例介绍其工艺流程:
成熟原料选择→预处理·切割→粉碎→加水熔融→加乳化剂→加色素→加热融化→浇灌包装→静置→冷却→检验→成品在生产过程中,灌装、乳化、杀菌后的干酪,应趁热进行充填包装。加工块状干酪,采用缓慢冷却法,以便形成坚实的质地;加工涂布型干酪则需要迅速冷却,以保证良好的涂布性。灌装后在0一5℃下冷却贮藏。包装后的成品融化干酪应在10℃以下的冷库中定型、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