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在日本工作的朱绍伟等用数值方法(热声理论)对长颈管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认为长颈管可使脉管制冷机冷端的等效p-V图与斯特林制冷机的p-V图相似,同时还不会增加压缩机的功耗;美国的Gardner和Swift于1997年采用电模拟方法分析了长颈管的调相机理,并用试验进行了定性验证。
1994年,日本的Kanao等在研究50Hz小孔型高频脉管制冷机时发现,用一根尺寸合适的毛细管代替小孔阀可以提高该制冷机的性能,这就是长颈管脉管制冷机的最早起源。1996年,Godshalk等在进行热声驱动的脉管制冷机研究中明确指出,利用脉管中高频(350Hz)气体振荡所带来的强烈惯性效应来控制压制冷机中压力和速度之间的相位关系。
1997年,在日本工作的朱绍伟等用数值方法(热声理论)对长颈管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认为长颈管可使脉管制冷机冷端的等效p-V图与斯特林制冷机的p-V图相似,同时还不会增加压缩机的功耗;美国的Gardner和Swift于1997年采用电模拟方法分析了长颈管的调相机理,并用试验进行了定性验证。
分析和实验表明,长颈管的应用可得到范围很广的相位关系。文章还指明长颈管不仅适用大功率制冷机的需要,也能满足微小制冷系统的需求。长颈管利用细长管内振荡气流的惯性作用来调节相位差,在发挥双向进气流程优点的同时不产生直流现象,适用高频脉管制冷机。
1997年,在日本工作的朱绍伟等用数值方法(热声理论)对长颈管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认为长颈管可使脉管制冷机冷端的等效p-V图与斯特林制冷机的p-V图相似,同时还不会增加压缩机的功耗;美国的Gardner和Swift于1997年采用电模拟方法分析了长颈管的调相机理,并用试验进行了定性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