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4年,前苏联学者Mikulin等提出了后来称之为小孔型脉管制冷机的方案,该方案在基本型脉管制冷机的热端换热器前安设了一个节流小孔,并在换热器后连接了一个体积较大的气库(即图32-10中V1阀开启,V2, V3阀关闭),这一改进极大地提高了制冷能力,Mikulin等用空气和氦气作为制冷工质,分别获得了105K和64K的最低制冷温度。随后美国和中国的学者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改进。小孔型脉管制冷机的出现使其实用化有了可能,但其效率和最低制冷温度与其他制冷机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1984年,前苏联学者Mikulin等提出了后来称之为小孔型脉管制冷机的方案,该方案在基本型脉管制冷机的热端换热器前安设了一个节流小孔,并在换热器后连接了一个体积较大的气库(即图32-10中V1阀开启,V2, V3阀关闭),这一改进极大地提高了制冷能力,Mikulin等用空气和氦气作为制冷工质,分别获得了105K和64K的最低制冷温度。随后美国和中国的学者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改进。小孔型脉管制冷机的出现使其实用化有了可能,但其效率和最低制冷温度与其他制冷机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