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发生破坏性事故时,事故单位应立即组织抢救受伤人员和采取有关紧急措施保护现场,防止事故蔓延和扩大,并着手对事故进行调查。事故调查的程序如下。
(一)成立调查组
事故发生后,应立即成立调查组,组长应由事故单位负责人或主管部门的有关负责人担任。调查组人员组成包括: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分管压力容器监察工作的负责人或技术人员,事故单位的设备管理部门、安全部门、设备使用部门的有关人员,当地科研、检验、高等院校的有关专家等。
(二)事故现场调查
事故现场是分析事故的依据,所以必须进行详细的检查记录,现场调查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容器破坏情况的检查和测量
包括设备原来的安装位置,事故发生时设备的破坏型式(膨胀、泄漏、裂口、爆炸)和碎片飞出情况,以及与设备相连部件的损坏情况,并取样作进一步的试验、分析。
调查时注意作以下记录:断口的形状、颜色、晶粒和断口纤维状等特征;裂口的位置、方向,裂口的宽度、长度及其壁厚;碎片的重量等。可以从断口和破坏情况初步判断事故性质,是塑性、脆性破裂还是疲劳破裂等。
2.对安全附件装里情况的调查
容器发生事故后,在初步检查安全阀、压力表、温度测量仪表后,再拆卸下来进行详细检查,以确定是否超压或超温运行。
若有减压阀者,应检查是否失灵。装设爆破片者,应检查是否已爆破等情况。
3.对建筑物破坏情况和人员伤亡情况的调查
建筑物损坏情况,与爆炸中心的距离以及门窗破坏情况,从现场破坏情况可进行爆炸能量估算。人员伤亡情况,包括受伤部位及其程度,便于确定受害程度。
(三)了解事故发生前设备运行情况
为了准确了解事故发生前设备的运行真实情况,应尽量收集各种操作记录,包括容器在事故发生时的操作压力、温度、物料装填量、物料成分及进出流量等,事故发生过程是否出现不正常情况,采取的紧急措施,安全装置的动作情况。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有无经过安全培训、考核合格等情况,是否持证上岗,便于判断是否有无误操作现象。
(四)了解设备制造和使用检验情况
了解包括容器的制造厂、出厂日期、有无产品合格证、质量证明书及监检证书等情况,材质情况及制造时存在的缺陷。容器的使用情况及使用年限、上次检验日期、内容及所发现的问题。容器的工作条件,压力、温度、介质成分及浓度,是否对容器构成应力腐蚀、晶间腐蚀及其他腐蚀的可能性。以便判断是否因设计、制造不良引起事故,还是使用管理不当造成的事故。
(五)对取样进行金相组织、化学成分、机械性能的检验,并对断口作技术分析
通过材料的性能检验和断口的外观及金相检查等技术检验与鉴定,可以确切地查明事故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