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结构砂浆和抹面砂浆要区别对待。
结构抹灰不是外装饰抹灰,而是外装饰抹灰的基层,它与装饰面层是不一样的,不能混为一谈。否则,将会导致两种抹灰多采用同一种砂浆,都按装饰抹灰的工艺施工,这就会给面层裂纹造成潜在的隐患。有的保温工程在0℃左右时抢工程进度,不仅基层面层都用同一砂浆,而且是基层、面层一次抹完,这种外保温工程其裂纹也就更严重。
试验资料表明,一般情况下,水泥砂浆干燥的线收缩值为(30~50) ×10¯⁵,而混凝土的线收缩值为(15~20) ×10¯⁵,据此,基层砂浆采用豆石混凝土作为结构抹灰,最好采用喷射施工,则其本身的收缩值可减少一半,这对减少其裂纹的产生显然是极为有益的。
第二,正确掌握好分层抹灰的间隔时间。
在一般工程实践中,往往在结构抹灰后的12~24小时后就接着进行面层装饰抹灰,这是不妥当的。因为棍凝土和砂浆的收缩需在2~10天,甚至28天才能较好地完成。如果两次抹灰的间隔时间过短,装饰抹灰就会随结构抹灰的收缩而收缩,随其裂纹而裂纹。再加上装饰抹灰本身的收缩裂纹会使而层的裂纹更严重。因此必须给基层(结构抹灰)一定的凝固时间,然后再做面层抹灰,以减少和控制其裂纹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重视施工环境对干缩裂纹的影响。
施工环境是指结构抹灰和装饰抹灰施工期中的环境温度、湿度和太阳辐射、风速等。
在北方,由于每年的施工期很短所限,墙体外保温施工大多在夏季进行(春、秋量很短)。北方地区的夏季白天气温较高,(夜间气温又较低)昼夜温差比南方大很多,空气又很干燥(有时空气的相对湿度为38%以下),风速大(有时为20m/s)。因此装饰面层抹灰中的水分散失很快,砂浆强度尚未达到设计强度,其水分就早已丧失干净,加上施工现场很难实现良好的洒水养护,在这种条件下抹面砂浆的于缩裂纹就会更加严重,所以墙面砂浆抹灰也应进行浇水养护或采用保水型、抗裂型水泥胶砂浆。
另外,由于苯板是难吸水材料,细石混凝土或砂浆与苯板的粘结强度极低。这种粘结力对混凝土干缩变形应力的结束作用儿乎等于零。所以苯板表面应使用界面剂,以提高其与苯板的粘结性能。
大量现场调查表明,抹面砂裂纹最严重的是受太阳辐射强度最大的西山墙。所以应改善施工环境,避免太阳直接辐射。在高温条件下,在外挂钢丝网聚苯板上抹细石混凝土或装饰抹灰时,应做好其遮护措施。
第四,释放水泥砂浆的温度应力以减少其裂纹的产生和扩展。
北方地区不仅昼夜温差大,而且冬夏的温差更大,最大值超过70℃;如果是在+25℃时抹的灰,则最大胀缩值为每米0.6~0.7毫米,按4.0毫米设分格缝,其胀缩值在2.5毫米左右。实践证明,当装饰抹灰的基层为坚实的混凝土或实心砖墙体,则此种裂纹只要分格缝处理适当,其温度变形应力能较好地得到约束,裂纹就可以得到较好的控制,若在秋末的5~10℃时抹的砂浆,而且大面积抹灰又未设分格缝,特别是在钢丝网架苯板上抹的普通砂浆结构灰,出现较多裂纹是必然结果。所以在对大面积墙面进行抹灰时,要结合外饰美观采用分格条,单块面积不宜超过12平方米,以收到释放砂浆的变形应力,有意识地让裂纹出现在分格缝处,并在分格缝处采用粘结力强的弹性防水膏嵌缝。
第五,确保苯板密度和陈化期以减少苯板变形对抹灰层的影响。
钢丝网架聚苯乙烯板所用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按JC623一1996行业标准要求,其表观密度应为15kg/m³。这是指苯板在经过28天陈化并完成收缩后在干燥状态下的苯板的表观密度。从调查得知,有些用于生产钢丝网架夹芯板的苯板,不仅陈化期较短,而且潮湿。上墙之后,苯板的干缩与抹灰砂浆的干燥收缩叠加,加重了砂浆裂纹的产生和扩展。所以必须严格按JC623一1996行业标准执行,并使用密度不小于15kg/m³的存放期大于一个月的苯板。
第六,提高锚固质量尽力降低因抹灰负重而产生的相对位移。
在将单而钢丝网架聚苯板往墙上锚固时,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严格按标准图要求操作,采用相应的锚固方式和锚固件及其规格,并保证单位而积的锚固数量,使之与墙紧固,且保温夹芯板的下端不应悬空,以防止保温夹芯板沉降而减少抹面裂纹。
第七,严格执行规定的抹灰工艺。
①结构抹灰(结构细石混凝土):应采取两次施工法,第一次以基本盖住钢丝网架为准,其厚度为12~15毫米,第二次以抹平为准,其厚度为8~10毫米。结构抹灰应浇水养护。在前一次抹灰的胶砂浆强度上来之后,并基本完成其干燥收缩时,再作下一次的抹。②装饰抹灰:1~2遍成活,其厚度为5~6米,抹灰压平初凝后,也应进行浇水养护。
第八,选择好装饰抹灰材料及涂料。
实践证明,装饰抹灰材料的好坏也是影响饰面裂纹的重要因素,应当选择干缩值小,有些膨胀性能,保水性好,抗拉强度较高的抗裂砂浆作装饰抹灰材料。抹面干硬后,若仍有个别小裂纹,应用弹性腻子刮涂裂纹。干硬后采用弹性外墙涂料。
在北方地区,单而钢丝网架夹芯板外抹装饰砂浆产生裂纹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来解决,以使该产品及其技术继续在节能建筑中推广应用,从而收到更大的节能效果和社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