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制冷量。压缩机制冷量的定义与计算与制冷原理中介绍的制冷量概念完全相同。但应当注意两个问题:
首先,制冷量必然与一定的运行工况相对应,同一台压缩机的制冷量将随工况变化而不同。抛开运行工况讨论制冷量毫无意义。我国的制冷压缩机产品和技术基本上来自国外,同一类压缩机可能因技术来源不同导致额定工况的不同,在涉及压缩机制冷量时必须关注对应的工况。其次,与制冷循环的制冷量不同,压缩机的制冷量在测试时,吸气管道的过热量将计入压缩机的制冷量。
(2)输气量。在一定工况下,单位时间内由吸气端输送到排气端的气体质最称为在该工况下的压缩机质量输气量。将其换算到吸气状态的体积则称为容积输气量。
(3)容积效率。压缩机实际输气量与理论输气量之比称为容积效率。
(4)理论循环功。
(5)指示功率与指示效率。单位时间内实际循环所消耗的指示功就是压缩机的指示功率。而压缩机的指示效率用于评价压缩机工作容积内部热力过程的完善程度,为压缩机的等熵循环理论功率与实际循环指示功率之比。
(6)轴功率、轴效率与机械效率。由驱动装置传到压缩机主轴上的功率称为轴功率,轴功率的一部分直接用于压缩气体,即指示功率;另一部分用于克服各运动部件的摩擦阻力,称为摩擦功率。
(7)电功率与电效率。输入压缩机电动机的功率即为压缩机消耗的电功率,而电效率则是等熵压缩理论功率与电功率之比,反映了电动机输入功率的利用完善程度。
(8)性能系数与能效比。为了衡量压缩机的妓终制冷效率,引入了性能系数COP(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和能效比EER ( Energy Efficient Ratio)两个概念。性能系数为一定工况下压缩机的制冷量与压缩机的输入功率(轴功率)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