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制冷压缩机吸气管道设计
制冷系统工作时为了防止停车时管道中的液体制冷剂返流回制冷压缩机而造成液击,自蒸发器至制冷压缩机的吸气管道应设置大于或等于0.003的坡度,且必须坡向蒸发器。同时,为了防止干管中的液体吸入制冷压缩机,应将吸气支管在主管顶部或侧部向上呈45°接出。
2.制冷压缩机排气管道设计
为了防止停车时制冷系统管道中的润滑油和凝结的制冷剂返流回制冷压缩机而造成液击,自制冷压缩机至冷凝器的排气管道应设置大于或等于0.01的坡度,且必须坡向油分离器或冷凝器。为了防止润滑油进入不工作的制冷压缩机,应将排气支管在主管顶部向上呈45°接出.
设计多台制冷压缩机进行布置排气管道时,应将支管错开接至排气主管,并且需考虑排气管道的伸缩余地和防止产生过分振动。
3.冷凝器至储液器间的管道设计
采用卧式冷凝器时,当冷凝器与储液器之间的管道不长且未设均压管时,管道内液体流速应按0. 5 m/s设计。
4.冷凝器或储液器至洗涤式氨油分离器间的管道设计
采用洗涤式氨油分离器时,其进液管应从冷凝器出液管(多台时为总管)的底部接出。为了使液体氨能够通畅地进入氨油分离器,应保证氨油分离器内有一定高度的液位(参考生产厂家产品说明书),故洗涤式氨油分离器规定的液位高度应比冷凝器的出液口低200-300 mm(蒸发式冷凝器除外)。
5.浮球调节阀的管道设计
浮球调节阀管道设计必须考虑浮球阀投入运转时使液体制冷剂流经过滤器和浮球阀进入蒸发器。此外,还应考虑浮球阀需要检修时液体制冷剂能够经旁通骨道进入蒸发器。
6.储液器与蒸发器间的管道设计
储液器至蒸发器的液体管道可以经调节阀直接接入蒸发器中,也可先接至分配总管,然后再分几条支管接至各蒸发器中(即设调节站)。储液器与蒸发器之间若设置调节站时,其分配总管的截面积应大于各支管截面积之和。
7.安全阀的管道设计
氨制冷站的冷凝器、储液器、中间冷却器、氨液分离器和管壳卧式蒸发器等设备上均应设置安全阀和压力表。如在安全阀上装阀门时,必须装在安全阀之前,并须呈开启状态和加以铅封。
安全阀管道的直径不应小于安全阀的公称通径。当几个安全阀共用一根安全总管时,安全总管的截面积应不小于各安全阀分支管截面积的总和。
设计排至大气的安全管道高度时应考虑到避免排出的氨气危害周围人群的身体健康,以及造成周围环境的严重污染,所以其排放管口应高于周围50 m内最高建筑物的屋脊5m,并设防雨罩。
8.排油管道设计
氨制冷系统中常混有润滑油,为了使制冷装置能良好地运行,所以必须考虑系统中设有排放润滑油管道。因为润滑油密度大于液体氨密度,所以集聚在冷凝器、储液器和蒸发器等设备底部的润滑油,均应从底部接管放出。为了防止制冷剂损失,在氨制冷系统中一般情况下均应经集油器放油。润滑油黏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所以在-20℃以下的低压管道和蒸发器处的润滑油就难于放出,因此在设计排油管道时应选择较大的管道直径,使排油时流速低些,同时也可减少液体氨随油放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