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剂是制冷机中的工作流体,它是制冷系统中为实现制冷循环的工作介质,也称为制冷工质,或简称工质。制冷剂在制冷系统中循环流动,其状态参数在循环的各个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从而达到制冷的目的。
大气热成层中的臭氧(集中了约90%臭氧)层是人类及生物免遭紫外线伤害的天然保护伞。现已证实,大气臭氧层的消耗甚至出现空洞,将会引起人们的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的发病率上升;减退人类的免疫功能;引起农作物如大豆、棉花、玉米、甜菜等减产;强紫外线会杀死水中微生物而破坏水生物食物链,使渔业减产;腐蚀聚合物。此外,CFCs还是一种温室气体,它的大量排放会助长温室效应,加速全球气候变暖,这是地球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为此,联合国环保组织于1987年9月16日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市召开会议,36个国
家和10个国际组织共同签署了(关于消耗大气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简称(蒙特利尔议定书)),正式规定了逐步削减CFC。生产与消费的日程表。我国政府已于1992年正式宣布加入修订后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并于1993年批准了《中国消耗大气臭氧层物质逐步淘汰国家方案)。为了加快淘汰消耗大气臭氧层物质的步伐,逐步限制使用的时间在不断地提前。到1995年12月在维也纳召开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国第七次会议为止,国际上对CFCs和HCFCs物质限制日程表如下。
1.对CFCs,包括CFC 11,CFC12,CFC113, CFC114, CFC115等氯氟烃物质:
1)对发达国家,规定从1996年1月1日起完全停止生产与消费。
2)对发展中国家(CFCs人均消耗量小于0.3 kg/年),最后停用的日期是2010年。
2.对HCFCS,包括HCFC142b, HCFC123等:
1)对发达国家,从1996年起冻结生产量,2004年开始削减,至2020年完全停用。
2)对发展中国家,从2016年开始冻结生产量,2040年完全停用。
以上时间表还可能再提前。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和技术专家就一直在寻找新的制冷剂。CFCs问题的出现及其替代技术的发展,对制冷工业来说是一次历史性的冲击,它打乱了制冷工业已有的发展现状,但又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使制冷剂又进入一个以HFC为主体和向天然制冷剂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