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结晶是运转中常见的故障之一,加热蒸汽压力过高、冷却水进口温度过低、溶液循环量过小或不凝性气体的存在等,都可能引起结晶。
机组中最易产生结晶的部位是溶液热交换器的浓溶液出口处.该处溶液的浓度最高,当温度降低时,最容易出现结晶。一旦出现结晶,由于浓溶液出口堵塞,发生器中液位将越来越高,当液位超过J形管口时,溶液就绕过低温热交换器,经J形管直接进人吸收器。因此,J形管发烫是结晶的明显特征。从运转现象来看,此时的低压发生器液位升高,冷盘下降,冷媒水出口温度上升。
结晶发生后温度较高的浓溶液经J形管直接进入吸收器。使稀溶液温度升高。当稀溶液通过热交换器时,则可将结晶溶解。这种消除结晶的方法对于结晶的初期阶段往往是有效的,一般经过15 min左右即可消除,称为J形管自动溶晶法。如果通过J形管无法自动溶晶,可采取下列操作方法:适当减少发生器的供汽量,减少冷却水量,把稀溶液温度控制在60℃左右,间歇启动和停止发生器泵,使低压发生器中温度较高的溶液反复沿稀溶液的管路经低温热交换器回流到吸收器。这样,反复操作几次,结晶一般就能消除。如果高温热交换器结晶,高压发生器液位升高,因没有J形管自动溶晶装置,同样需要采用间歇启动和停止发生器泵的方法来消除结晶。
若结晶严重,采取上述方法仍不能奏效,则需要借助外界热源消除结晶。一般可用蒸汽凝结水或直接用蒸汽在浓溶液出口侧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