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制冷系统低温冷藏间与冻结间。近年来,为了方便冻结间的维修和扩建.以及便于定型配套,而将温度和湿度有周期性变化的冻结间单独分开布置.,冻结间与低温冷藏间之间用常温穿堂分开。这样处理,对温度和相对湿度较为稳定的低温冷藏间的管理及延长冷库寿命都有利.但也存在占地面积大、一次投资较多、冷量损耗较大等缺点。
如图1-19所示是冻结间单独分开布置的多层冷库首层平而图。这种布置的特点是三个低温冷藏间直接与常温穿堂连通,货物可以较快地吞吐。冻结间为单层建筑,根据食品冻结前后不同温度的要求,进口设常温穿堂,出口设低温穿堂.冻肉从低温穿堂通过常温穿堂进库储存。这样.冷区与热区单独分开布置,温度、湿度和建筑结构应力都互不干扰。
如图1-20所示为冻结间与低温冷藏间布置在同一结构平面内的多层冷库首层平面图。这种布置的特点是冻结间进口设中温穿堂,出口设低温穿堂,而冷藏间出口直通常温穿堂。
这样温度湿度频繁波动的区域都配以相应形式的穿堂,避免了干扰。
(2)冻结物冷藏间和冷却物冷藏间在多层冷库中.同一层内最好布置一种温度的库房。冻结物冷藏间布置在一层以上,冷却物冷藏间布置在地下室则地坪可不采取防冻措施,投资较省,布置在顶层则可减少冷量的消耗。单层冷库不同温度的冷藏间,布置要合理,冷热区分区要明确。
(3)机器间、设备间、变配电间与库房机器间是冷库的心脏,也是用电负荷最大的地方。因此,它既要靠近库房,又要靠近变配电间。设备间与机器间联系密切,不宜远离;同时,也不应远离库房和制冰间。基于上述考虑,国内平面组合的方案主要有如图1-21所示几种形式。其中如图1-21(a)所示为20世纪50-60年代采用的布置,由于该方案通风、采光性能不好,有时还会因库房与机房沉降不一致而导致事故的发生。近些年设计的冷库中,机器间、设备间、变配电间的位置.,已不单纯考虑接近主库,还考虑了其通风、采光条件、朝向等,使夏季有穿堂风,冬季又有日照.因此,一般都设计成不与库房毗邻的单独建筑物,这样布置的同时也避免了高低层建筑物沉降不一致的危害.如图1-21(b)一(d)所示。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考虑到土地利用率问题,往往把集中供冷的机房放在封闭式站台上层或者紧靠冷库的一侧,改变了目前的布置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