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冷库围护结构内部实际的冷凝过程比较复杂,目前在实物观测和理论研究方面都不能满足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所以在设计中主要是采用一定的构造措施来结构内部的湿状况。
合理布置围护结构的各层材料:在同一气象条件下,使用相同的材料,由于材料层次布置的不同,一种构造方案可能不会出现冷凝,而另一种方案则可能出现冷凝。如图5-5所示。图中(a)是将热导率小、蒸汽渗透系数大的隔热材料层布置在水蒸气流入的一侧,将热导率大而蒸汽渗透系的密实材料层布置在水蒸气流出的一侧。由于第一层热阻大,温度降落快,最大水蒸压力“Pq·b”曲线相应地降落快,但该层透汽性大,水蒸气分压力“Pq"线降落平缓;在第二层中,情况正好相反,“Pq·b"线降落平缓;而“Pq"线降落急剧。这样“Pq·b"线和”Pq”线就很容易相交,也就是容易出现内部冷凝。(b)图是把隔热层布置在水蒸气流出一侧,这就避免了上述情况,所以,在材料层布置上应尽量在水蒸气渗透的通道上做到:进难出易”。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在围护结构的设计中,各材料层的位置对围护结构内部的凝水影响是很大的。为了避免围护结构内部凝水,一般按下述原则布置各层材料:
1、将隔热层布置在围护结构温度低的一侧,使围护结构内部各层保持较高的温度,其最大水蒸气分压力Pq·b也相应提高,使各层水蒸气分压力Pq不易达到最大值Pq·b,从而减少冷凝的可能。
2、将蒸汽渗透系数小的材料布置在围护结构温度较高的一侧,使水蒸气进入围护结构受到的阻力大,进入量小,而渗出围护结构时受到的阻力小,扩散出去快。这样就降低了围护结构内各层的水蒸气分压力Pq,使其不易达到最大值Pq·b,从而难于产生冷凝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