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苹果品种常规气调采用3%氧和5%二氧化碳浓度,那么氧浓度能否再降低呢?有人将氧浓度降到2%,考虑到高二氧化碳会加重低氧对果实危害,将二氧化碳也降到低于1%的浓度,试验获得了良好储藏效果。
1978年利德斯特将苹果在超低氧(1.5%二氧化碳和1.0%氧,2.8℃)的气调条件下储藏210天,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都比常规气调(5.0%二氧化碳和3.0%氧,2.8℃)显著提高,而果实的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速率降低,并且果实对环境中2440ppm的高乙烯浓度表现不敏感。英格兰采用超低氧气调气,将氧控制到1.25%浓度,二氧化碳控制在低于1%浓度的气调指标在商业储藏中应用了很长时伺。
美籍华人陈先生为了解决安久梨在气调储藏中出现的虎皮病、褐心病和黑斑病的问题,提出超低氧气调储藏的办法。他采用1.5%氧和0.05%二氧化碳浓度的组合进行储藏6个月,随后还可继续在冷藏条件下储藏2个月之久;如若将果实采用一种新型扰氧剂进行预处理,之后在同样气调指标下可储藏8个月,随后仍可在冷藏条件下继续储藏1个月之久。这种方法可将上述3种病害发生率降低到极低程度,并将安久梨的储藏期延长到8~9个月。
澳大利亚也成功地将“零起始氧”气调技术应用于红玉苹果的商业储藏,他们在果实采后7~10天内迅速建立一个零氧(低于0.5%、低二氧化碳(低于1%)、果心温温度为0℃的气调储藏环境,为了达到这些条件,要求库体气密性特别好。在每箱果实中放入5磅石灰,当氧降到2%时,再令果实进行4天的自然降氧,使氧浓度降到0.5%,零氧期开始后10天,氧浓度应缓慢地回升到正常气调所要求的浓度。
通常超低氧的浓度控制在0.5%~1.5%范围内,与之组合的二氧化碳浓度不宜高,否则易出现低氧危害。储藏的果实必须在呼吸高峰之前提早采收,并要求果实快速降温,在采后18小时内果心温度下降到预定指标。在测试仪器方面,超低氧气调的要求较高,需要采用先进的电子控氧仪或电子计算机控氧仪进行分析和调节氧浓度,要求测定误差小于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