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0年代美国制定的气调储藏规则中规定,苹果气调降氧至2%浓度需要在果实入库后的20天以内完成。那么加快降氧速度能否对储藏效果有所改善呢?以后许多科学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美国康奈尔大学认为在人库后7~14天内,降氧速度的快慢对保持果实品质的差异不大,但美籍华人工作的试验表明,在果实采后2天内装满库位,经2天制冷降温至储藏温度,再经2天降氧至4%,即在采后5~6天达到完全气调状态,储藏效果要好得多。
1975年奥尔森将金冠苹果放在17%二氧化碳和2.5%氧浓度中处理9天,然后转入商业气调库(二氧化碳低于2%,氧2.5%)储藏5个月后测定表明,经处理的果实比冷藏果实硬度高出3lb/m²(1lb=0.4536吨),比常规气调果实高出I lb/cm²,且风味正常。以后又进行了商业性试验,果实在采后3天内入库完毕,随即快速降氧至2%,二氧化碳提高到10%~12%,此项试验也获得成功。他们提出这种储藏方法必须做到两点,一是果实必须在达到生理成熟期之前采收,二是降氧必须在果实开始入库后7天内完成。
快速气调要求快速降温和快速降氧,因此需要耗用较大的制冷量和装备高效的降氧设备才能达到,因此储藏成本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