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通风冷却塔靠塔筒产生抽力来通风,塔外冷空气进入塔内后,同热水进行热交换变为湿热的空气,如图5-10所示。
p1为塔外空气进入雨区后被加热的空气密度。但由于雨区传热效率低,所以P1同塔外空气密度P1差不多。通过填料和配水装置后变为饱和或接近饱和的热空气,密度为P2,排出塔外,塔外空气密度大,空气进口处压力大;塔内空气密度小、压力小。塔内外产生压差,即向塔内抽风的力量—抽力。此抽力可用公式表示为
有效高度He的取法是有争议的。第一种情况,认为应该取填料中部到塔顶的距离;第二种情况认为应取配水喷嘴以上到塔顶的距离加喷嘴到进风口中部处距离的一半;第三种情况认为应取进风口上屋檐到塔顶的距离,总之,应该是塔外大气在塔进风口一半处的压力和塔内相应处的压力差。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取法?因为对塔内空气密度的分布情况还了解不够。假设进入雨区的空气不吸热,从进入填料区才开始吸热,直到喷嘴以下,并假设这段的空气密度成直线变化,则有效高度以第一种情况取值,即从图5-11可以看出,这样算得的抽力偏小;如果认为从进风口中部以上空气开始吸热,直到喷嘴以下,且此段空气密度成直线变化,则有效高度取值为第二种情况,即可能更符合实际;如果认为填料以上空气才开始吸热。且空气密度为常数P2则为前所述的第三种情况。
在塔的出口热空气上升,形成附加抽力,根据试验,在扩口形塔上,无风时,出口附加抽力约等于塔出口动压,在收口形塔上,附加抽力比动压大,塔出口的压力损失为
在抽力计算公式中,未计入这部分附加抽力。在有横向自然风以后,这部分附加抽力将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