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组运行过程中,掌握结晶的征兆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在结晶初期就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降低机组负荷等),一般情况可避免结晶。
机组运行期间,最容易结晶的部位是溶液热交换器的浓溶液侧和浓溶液的出口处。因为这里是溶液质量分数的最高处及浓溶液温度的最低处,当温度低于该质量分数下的结晶温度时,结晶逐渐产生。机组在全负荷运行时,溶晶管不发烫,说明机组运行正常。一旦出现结晶,由于浓溶液出口被堵塞,发生器的液位则会越来越高。当液位高到溶晶管位置时,溶液就会绕过低温热交换器,直接从溶晶管回到吸收器。因此,溶晶管发烫是溶液结晶的显著特征。这时,低压发生器液位高,吸收器液位较低,机组性能下降。
但溶晶管发烫不一定全是由于机组结晶引起的,如溶液循环量不当,引起发生器液位过高,溶液滥至溶晶管,也会引起溶晶管发烫。因此,应正确分析原因,以确定故障。一般而言,若是结晶引起溶晶管发烫,因浓溶液在热交换器中滞流,甚至停流,则导致热交换器出口处稀溶液温度降低,以及热交换器表面温度降低(通常浓溶液在壳层流动)。若是溶液循环不当而引起溶晶管发烫,则无此现象。
当结晶情况比较轻微时,机组本身能自动溶晶。温度高的浓溶液经溶晶管直接进人吸收器,使稀溶液温度升高。当稀溶液经过热交换器时,对壳体侧结晶的浓溶液进行加热,可将结晶溶解。浓溶液又可经热交换器到吸收器喷淋,低压发生器液位下降,机组恢复正常运行。这种方法称为溶晶管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