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区为集中变形区,毛管的减径减壁变形主要在此区完成,金属会沿切向和轴向流动。在此区,通常将轧辊设计成带辊肩的所谓“双减辊型”。与传统的延伸辊辊型相比,在同样的毛管减壁量条件下,可以缩短此区的长度,实现金属的集中变形。并且,这种变形主要发生在毛管的外表面,使得其横向变形和椭圆度减小(即四棱形的程度减轻),轧制过程更加稳定。

IV区的主要作用是改善荒管的内、外表面质量和提高其壁厚精度。此区的变形量是非常小的,管壁在此区得到均整。在进行轧辊辊型设计时,应保证此区有足够的长度,并且使轧辊的辊面与芯棒表面之间的法线距离相等。
IV区只起规圆荒管的作用,使荒管顺利离开轧辊。荒管在此区中,横截面形状发生了变化(由椭圆变成圆形),但周长不会发生变化。
二辊斜轧管时,毛管除了发生减径、减壁、沿轴向仲长等主变形之外,还存在附加变形,包括附加轴向剪切变形、附加周向剪切变形和扭转变形等。与纵轧管工艺相比,二辊斜轧管时,金属变形的显著特点是毛管在变形区中的横向变形、附加轴向和周向剪切变形、附加扭转变形都大,荒管出变形区后还会发生扭转变形。这些附加变形是导致无缝钢管产生荒管质量缺陷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