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直道(俗称内棱子)是指在荒管内表面呈现的有一定宽度和高度的沿纵向的凸棱或划道。一般在下述两种情况下荒管会产生内直道:一是在轧制过程中,由于芯棒与毛管内表面存在相对滑动,被铁“耳子”刮伤以及表面龟裂、“掉肉”的芯棒,当其与毛管内壁发生滑动时,会使荒管内表面形成与芯棒缺陷相对应的内直道;另一种情况是,芯棒表面因润滑不好而粘结上除氧化剂与氧化铁皮反应所生成的熔融液渣,使用这种粘有液渣的芯棒,在轧管时就会导致无缝钢管的荒管的内表面产生一定深度的划道,即直道。
荒管外表面辊痕(辊印)
辊痕(辊印)是指在荒管的外表面出现的呈规律性的疤痕或压印。当表面被金属硬物碰伤后的轧辊(连轧管机轧辊、脱管辊)或传送辊,在轧制毛管或传送荒管时,会在荒管外表面留下压痕。
轧辊表面的碰伤主要是来自毛管尾端铁“耳子“的拉伤和芯榨端部的掩伤。另外,轧制薄壁毛管时,毛管尾端的“飞翅”也容易将轧辊烙伤。而传送辊表面的碰伤主要是因管端向下弯曲的荒管在辊道上运行时,撞击传送辊的辊面而形成的。上述原因造成的荒管外表面辊痕(辊印)有很强的规律性,可以根据其间隔距离和形状确定辊痕(辊印)所产生的部位。
轧辊碰伤所造成的荒管外表面辊痕通常多发生在连轧管机后面的两个机架中,其形状呈结疤状。传送辊产生的荒管外表面辊痕主要出现在脱管机架出口的后辊道上,形状呈指甲状,深度较浅,但排列很密。脱管辊也会使荒管外表面产生辊痕(辊印),一般所占比例很少且深度较浅,但对于在线芯棒不返回的限动芯棒连轧管机,应特别关注此种缺陷的产生。
如上所述,无缝钢管的荒管外表面辊痕是因表面存在碰伤的轧辊、传送辊、脱管辊在与荒管发生接触时,擦伤荒管外表面而造成的。因此,只要加强对这些工具的检查,对擦伤了的轧辊、脱管辊和传送辊及时进行修磨或更换,就可以减少荒管的辊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