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理布置外围护结构的各层材料
在围护结构设计中,各材料层的布置对围护结构湿度的状况的影响很大。在相同的材料、相同的室内外温度和湿度的条件下,由于材料层次布置的不同,一种结构方案可能不会出现内部冷凝,另一种方案就可能出现。如图3-19(1)是将导热率小、蒸汽渗透系数大的材料层(隔热材料)布置在水蒸气分压大的一侧,热导率大而蒸汽渗透数小的密实层布置在蒸汽流出的一个侧,由于第一层热阻大,温度降落多,最大水蒸气分压力“E”曲线相应也降落快,但该层透汽性大,水蒸气压力“e”降落平稳;在第二层中“E”线降落平缓而,“e”线降落急剧,这样“E”线与“e”线很易相交,也就是容易出现内部冷凝。图3-19(2)把保温层布置在内侧,就避免了上述情况。所以在材料层次面布置上应尽量在水蒸气渗透的通路上做到“进难出易”。
(二)合理的设置隔汽防潮层
在具体的构造方案中,材料层的布置往往能完全符合上面所说的“进难出易”的要求,为了消除或减弱围护结构内部的冷凝现象,可在隔热层蒸汽流入的一侧设置隔蒸汽层(如沥青、油毡或聚乙烯薄膜),这样可使水蒸气抵达湿表面之前,大蒸汽分压已得到急剧的下降,从而壁面内部冷凝的产生。
隔汽层应布置在蒸汽流入的一侧,冷库外围护结构应布置在中隔热层的热面一侧,若在一年、一个月或一天中会出现反向蒸汽渗透现象时,则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在隔热层内外侧都设置隔汽层,如冷却间、冻结间的隔墙或北方高温库的外墙,应在隔热层的两侧设置防潮隔汽层,如图3-20所示。但必须指出,在采用双面隔汽时要慎重对待,在这种情况下,施工中的隔热层不能受潮,隔汽层的施工质量严格保证,否则在使用中万一在内部产生冷凝、冷凝水不易蒸发出来,对于虽存在反向蒸汽渗透,但其中一个方向的蒸汽渗透量大,而且持续时间厂,另一方向较小,持续时间短,则可考虑单面隔汽。这是,另一向渗透期间可能产生的内部冷凝,但冷凝量小,温度条件转变后即能排除出去,不致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三)设置通风间层
设置隔汽层虽然能改善围护结构内部的湿状况,但并不是最妥善的办法,因为隔汽层的隔汽质量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不易保证,采用设置通风间层最为理想,这样能让进入保温层的水分有个出路,如图3-21所示。这是一项有效而可靠的措施,冷库的外围护结构可考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