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直道是由于芯棒表面粘钢、严贡磨损、“掉肉”或毛管内表面残存有坚硬的氧化铁皮、铁屑(铁“耳子”),在轧制过程中或在脱棒时,划伤毛管的内表面而形成的荒管直线状沟痕。
后导槽时荒管的擦伤是周期轧管固有的质量缺陷。一般来讲,后导槽是由一组半圆形固定的导槽组成的。从轧管机中轧出的荒管在后导枯上随着毛管的送进和后退来回地摩擦而使荒管表面产生擦伤。在轧制中心线调整不正确或后导槽磨损严重时,这种擦伤会更加严重。
下轧辊的空轧段对毛管表面的擦伤也是显而易见的。无缝钢管的毛管在送进时,毛管和芯棒自身的重最主要是由人口导槽来支承的。一旦入口导槽调整不当,下轧辊的空轧段轧槽就有可能与荒管相碰,因两者的运动方向正好相反,故下轧辊的表面就可能严重擦伤荒管的表面。
为了避免荒管的表面擦伤和内直道缺陷,应保证芯棒和轧辊表面光滑,并加强对轧辊的冷却和芯棒的润滑。对毛管内表面的氧化铁皮、铁“耳子”等要清除干净。
正是因为周期轧管的特点,所轧制的荒管表面产生擦伤的可能性比其他轧管机都更大,并且也更为严重,所以,周期轧管机组生产的无缝钢管表面质量也是比较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