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喂料器将毛管送进一个喂入量m时,即毛管从A点被送到了Aʹ点,轧辊在A点对毛管开始进行轧制。随着轧辊的旋转(旋转方向如图5-10中箭头所示),轧辊孔型尺寸逐渐变小,毛管首先产生压扁变形,随之发生减径减壁变形。轧管过程中,因毛管紧紧包住芯棒,在轧辊和毛管以及毛管和芯棒之间摩擦力的作用下,芯棒与毛管一道随同轧辊朝着与喂料相反的方向后退(图5-10所示箭头方向)。假设轧辊和变形金属以及变形金属和芯棒之间没有滑移,则毛管和芯棒后退的距离为孔型工作段的长度。即从A点到K点的一段弧长((A点为开轧点,K点为终轧点)。但实际上,在孔型工作段长度范围内,由于毛管的外径和壁厚要大于荒管的外径和壁厚,根据体积不变定律可知,轧制过程中被压下的金属,从理论上讲,会产生与轧辊旋转方向一致的轴向延伸,即轧制后的荒管会向轧管机的人口方向伸长,其伸长的长度会远远大于轧前毛管的长度(二者相差延伸系数的倍数)。
但是,当在毛管带着芯棒同步后退时,如果荒管的伸长是自由的话,那么荒管就会超出孔型工作段的长度范围,也就是说它的速度会大于芯棒的速度。但是套在芯棒上的荒管,其伸长受到挡环(脱管环)的阻挡,这样一来,荒管的伸长就只能和芯棒后退的距离一样长。因芯棒是一个不会发生伸长变形的刚体,即从挡环到毛管开轧点A之间的芯棒长度是不会变化的。当一个轧制周期完成之后,被压下的金属(体积为由截面A AʹB所组成的环体,图5-10所示)不可能沿着轧辊的旋转方向超出L的长度,而只能在L区间内挤压还没有轧制的毛管并使其发生嫩粗变形或较小的弯曲变形(弯曲变形的大小与毛管内孔和芯棒之间的间隙大小有关),其结果是一部分金属转移到毛管的管壁,使毛管增壁(徽粗变形的效果),或转移到毛管的长度上(弯曲变形的结果),使毛管伸长;而绝大部分的变形金属随芯棒的回退,流向了与轧粗旋转方向相反的出口,使BE截面的金属向前移动了一段距离而到达CD截面,即反向延伸(图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