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勤劳、勇敢的我国劳动人民从古代就有着许多发明创造,曾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掌握采集天然冰来进行冷藏的技术了。《诗经》是留下来的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选集,它里面就有一首诗描述奴隶们一年到头的辛勤劳动,到了寒冬腊月也不得空闲,还要去“凿冰冲冲,纳于凌阴”,为奴隶主采集和保藏冰这一天然冷源。制冷技术的发展和其他技术一样,也是跟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和生产发展紧密地连系在一起的。历史的记载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这一点。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度处于土崩瓦解之中,各国差不多都建有藏冰的冰房。所以《左传》里就经常提及冰房窖冰之事。在其他书中,也谈及总掌管理藏冰、出冰之事的“凌人”,也记载了一种盛冰的器具一冰鉴。这种鉴如缻,大口以盛冰,置食物于中,以御温气。此外,还用冰放在死人的床下,叫做“寒尸”,其目的是使尸体不至于很快的腐烂发臭。在生产力还相当落后的奴隶社会里,奴隶们已经掌握了用冰制冷来达到去热、防蝇虫、防腐烂的目的,这就是很了不起的创举。
随着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社会前进了一大步,用冰制冷的技术也发展了。非但民间有冰窖,在中央统治机构内也设有较大规模的冰房。这从《汉书·惠帝记》中记载的“秋七月乙亥、未央宫凌室灾”就可看到。这个“凌室”就是冰房。由于没有详细记载,我们无法知道当时这个冰房规模有多大。到了曹操所处的时代,虽然当时战火烽起,战事频繁,曹操致力于统一战争,但他也很重视冰房的建设。据《邺中记》介绍,当时建造的一座“冰井台”规模十分壮观:“有屋一百四十间,上有冰室,室有数井,井深十五丈,藏冰及石墨……又有窖粟及盐,以备不虞,,。可见,当时已经把用冰制冷及用煤炭作燃料,象对待粮食、食盐一样,当作战备物质加以贮藏,以备需用。我国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就已经具有这种思想和这样规模的冰库,这不免要使当代自诩技术先进的西方国家目瞪口呆了。
除了防著降温、保存新鲜食物外,在《齐民要求》中还记载有:在农业上用雪水拌种,或把种子浸水后使其结冰,进行冰冻处理,以增强种子的抗寒性,改良种子性能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这种方法除应用于五谷外,还用到蔬菜和其他作物上。近代农业上应用的制冷技术,可以说是在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所创立的成果基础上不断提高和发展起来的。
参观过北京故宫、地下宫殿等雄伟建筑的人们,在他们痛恨反动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极欲的同时,也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雄伟建筑的一砖一石凝结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血和汗,可是,它也记载下了古代劳动人民应用制冷技术的创造才能。当时为了把一块二百多吨重的整块巨石从开采地运到建筑工地,就在沿路每百步开设一井,到了寒冬,提水浇路,让路面结冰后,将巨石放在路面冰上进行拉运k行。利用制冷技术来解决当时没有大的搬运机械的困难,这一历史事实有力地证明了“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这一真理,也无情地批驳了林彪、孔老二“上智下愚”的反动谬论。
照理说,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所开创的应用天然冰制冷的技术应该逐步向人工制冷、机械制冷方面发展。但是,由于我国长期的封建统治,束缚着劳动人民的手脚,禁锢着劳动人民变革生产的步伐,阻碍了我国古代制冷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一直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我国制冷工业始终没有多大发展。当十九世纪西方资产阶级在工业革命带动下,陆续发展起人工制冷、机械制冷的工业,旧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也开始购进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冰机械,在国内开设机器制冰厂,进行人造冰的生产。正如伟大导师列宁所指出的:“资本主义已成为极少数‘先进’国对世界上大多数居民施行殖民压迫和金融扼制的世界体系”。帝国主义通过商品输出、原料掠夺和对外投资,使过去基本上是封建式的闭关自守、自给自足经济体系的旧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我国的民族制冷工业从一开始就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的扼杀。例如:1898年,旧“上海制冰厂”被外国资本的旧“上海制冰公司”所挤垮,最后不得不以低廉的代价为后者所并吞。当时国内虽然也有一些小冷库,却都是为了便于帝国主义列强掠夺我国的农副产品。在旧中国,象上海等几个大城市,虽然也有些家用冰箱、空调机,但全是帝国主义国家的剩余物资,是用高价买来供剥削阶级享受用的。那时,上海也有一些所谓“冰箱厂”,一般只有几个人,只能修修补补外国机器,甚至连零件坏了,也得要从国外运来,这就是解放前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旧中国的制冷工业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