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人们习惯称正月为元月,称夜为宵,所以新年过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就被称为元宵节,元宵节最早被重视起来是在汉朝,汉朝时期佛教文化传入,燃灯习俗随佛教的影响逐渐被传播,到唐朝时元宵张灯成为法定之事,民间赏花灯、猜灯谜的习俗也随之形成。而吃汤圆则是宋朝兴起,汤圆这种食物最早出现的时候被称为浮元子,后因汤圆与团圆相似,遂逐渐发展成吃汤圆的习俗,也代表了人们对团圆日子的重视。
上元节的说法出自道教的“三元说”,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生。定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合称“三元”。所以上元节乃天官赐福之辰,这一天一定要燃灯祈福。
不管是吃汤圆还是燃花灯都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这些仪式和习俗能流传至今并不是因为所有人都相信吃汤圆就会团圆,燃花灯就会被赐福,只是我们都愿意把自己的期望付诸于行动,吃完汤圆就努力挣钱,看完花灯就努力工作。永远满怀希望,始终不负时光。